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4篇
  免费   381篇
公路运输   1376篇
综合类   1069篇
水路运输   1156篇
铁路运输   802篇
综合运输   17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正在进行的海洋核动力平台必将朝着智能化能效管理方向发展,本文研究了海洋核动力平台的智能化能效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结构、能效评估与能效管理决策等内容,分析了实现智能化能效管理的关键技术,指出了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2.
统计能量法是解决复杂结构高频动力学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限于其分析特性,过于细致化的建模会引发其计算量大、计算精度低等问题。针对典型的船体板架结构,提出基于统计能量法的船体板架结构简化建模方法,并结合数值计算加以验证。根据实际需求,提出简化建模的等效原则,给出多平板的简化建模方法;通过研究给出周期加筋板的简化建模方法;提出一种双层底结构的简化建模方法,并进行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63.
特种装备的购置及改造项目属于固定资产投资范畴,在审批环节中应进行节能审查。本文以科学考察船为例,基于分析科学考察船与其他类固定资产的不同,阐述了科学考察船建设方案的节能评估、能源消费种类及能耗测算方法,并就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4.
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技术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是提高整车经济性的有效手段之一。以一种并联能量回收方案为研究对象,从再生制动原理进行分析,在电池回收能力、电机回收能力及负载功率消耗的限制前提下,提出一个合理的能量回收控制策略,兼顾整车的经济性及乘客的舒适性,并通过ADVISOR进行NEDC工况仿真验证。试验表明,与无能量回收车型对比,相同时间内该策略下整车电池SOC值明显下降缓慢,该研究为制动能量回收策略算法的进一步优化开发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65.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耗吸收装置的原理和组成,分析了能耗吸收装置的能量吸收过程和系统控制方式,总结了能耗吸收装置运用过程中的故障种类、故障现象及相应的故障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6.
马维良  胡巍 《船舶工程》2020,42(5):79-83
本文围绕泵、阀、轴承、密封件、紧固件等五大类船舶通用基础机电产品,对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国内外船舶通用基础机电产品产业发展特点,提出未来产业发展建议,为国内产品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Intercity passenger trips constitute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energy consumpti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criteria pollutant emission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city-to-city mod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clude aircraft, intercity bus, and automobile. This study applies state-of-the-practice models to assess life-cycle fuel consumption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for intercity trips via aircraft, intercity bus, and automobile. The analyses compare the fuel and emissions impacts of different travel mode scenarios for intercity trips ranging from 200 to 1600 km. Because these modes operate differently with respect to engine technology, fuel type, and vehicle capacity, the modeling techniques and modeling boundaries vary significantly across modes. For aviation systems, much of the energy and emiss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auxiliary equipment activities, infrastructure power supply, and terminal activities, in addition to the vehicle operations between origin/destination. Furthermore, one should not ignore the embodied energy and initial emissions from the manufacturing of the vehicl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irports, bus stations, highways and parking lots. Passenger loading factors and travel distances also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fuel and emissions results on a per-traveler basis. The results show intercity bus is generally the most fuel-efficient mode and produced the lowest per-passenger-trip emissions for the entire range of trip distances examined. Aviation is not a fuel-efficient mode for short trips (<500 km), primarily due to the large energy impacts associated with takeoff and landing, and to some extent from the emissions of ground support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any trip distance. However, aviation is more energy efficient and produces less emissions per-passenger-trip than low-occupancy automobiles for trip distances longer than 700–800 km. This study will help inform policy makers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operators about how differently each intercity system perform across all activities, and provides a basis for future policies designed to encourage mode shifts by range of service. The estimation procedures used in this study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analyses of transportation scenarios.  相似文献   
68.
袁达全 《水运工程》2018,(10):161-165
汉江河口段属典型的"两堤一江"河段,河道微弯,河槽单一。根据《湖北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修编)》,本河段将在十三五期间将航道等级提升到Ⅱ级。根据河道地形资料,从河道平面、深泓纵剖面、深槽变化等方面着手,对该河段的河床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及碍航特性进行研究,并针对碍航浅区段提出相应的治理思路,为该河段的航道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9.
朱本明 《水运工程》2018,(3):161-165
基于港区陆域吹填项目,采用FLAC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模拟了不同夯能、夯击次数对强夯效果的影响,对强夯前后杨氏模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吹填砂厚度和下卧软土层分布对夯能的大小起着决定作用。对于下卧松散砂层,可适当加大夯击能量和夯击次数(7~8击),增加其处理深度和效果;而对于下卧软黏土层,可以适当减小夯击能量并增加夯击次数,以提高加固效果。夯击之后,表层吹填砂的杨氏模量有较大的提高,从原来的10 MPa提高到20~40 MPa。  相似文献   
70.
车辆跟驰行为受前导车和道路环境等的影响,将车辆抽象成相互作用的分子,基于分子动力学构建相互作用势函数,建立基于相互作用势函数的分子跟驰模型.采集试验路段不同点位的交通流样本,从视频中获得所需数据,并对加速度波动特性进行分析.将车辆运行状态分为常态行驶,起动加速和减速停车3种,根据实测交通数据对3种车辆运行状态进行模型参数标定,同时对分子跟驰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经典GM模型,分子跟驰模型稳定性更好,对实际交通状态拟合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